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疑惑,那就是领导给我们安排的工作,往往都不会一次定稿。明明前期已经确定好的需求,在实现的过程中却要频繁的改动。来回改稿,反复折磨,成为了产品人的常态。虽然我们不拒绝变化,但是我们还是更加渴望稳定;虽然我们不抗拒需求,但是我们还是更加希望明确。
有时候甚至都在怀疑,到底是自己的能力不足,还是领导的想法确实太多,说好的向上管理,更多的时候其实都是被管理。被折磨的久了,才会明白,打工人而已,做好本职工作都已不易,哪来的那么多的向上管理。
听起来很残酷,但这就是事实,这也是职场的常态,只要你人在这个江湖,那就只能身不由已。
这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每个人因为过往的经历、背景、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必然会造成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价值体系。我们对于外界的任何内容,都会将其与我们自己价值观中的内容进行衔接和匹配,这就会造成我们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反应。
那么在你的领导和你对话的过程中,你是否真的领会到了TA所想表达的意思,又或者说TA想表达的内容TA是否清晰的传递给你了。有一点我们一定要弄清楚,那就是听到了并不代表理解了,理解了也不一定代表就是正确的。
这其实是没有办法是无解的事情,因为它是沟通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你对领导意图的理解,取决于你是不是真的懂TA,这是需要时间去磨砺的,这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这是需要时间去适应的。这个过程是省略不掉的,哪有那么多的一见钟情和情投意合,到最后,都会回归到所谓的“三观相符”。
所谓的向上管理,很多时候,就是我们对领导意图的感受度的管理。真正厉害的人,在某些时候,哪怕领导不说话,仅仅是通过眼神就能够判断意图。
所以很多的情况就是,我们自以为了解了TA的意思,然后就去执行了,但其实可能我们根本就不知道TA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不是一句正确的废话,而是应该牢记在心中的准绳。
这个世界,哪有一成不变的事情,不开玩笑,我们就连点个外卖都能从麻辣烫变成烤肉饭,更别说是别人的想法和需求了。
当你明白了这样的事实之后,你就会豁然开朗,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合情合理,对于所谓的变化,也就不会产生特别严重的抵触心理了。
如果你觉得我这是在PUA,如果你觉得我这是在制造焦虑,没关系,你大可以不接受,然后继续维持现状。在遇到变化时候,你大可以满腹抱怨。可是然后呢?能有任何变化吗?除了吐槽和心理谩骂之外,还能做点什么呢?实在受不了,你大可以换份工作。但是请相信,外面的世界,不一定比你想的好。
甚至有时候,我们需要反其道而行之,从事物的相反方向来思考问题。比如说,如果领导安排给我们的需求,从开始的接触到最后的交付,都没有进行过任何的变化。你觉得这样的情况是好事还是坏事?
从我这么多年的从业经历来看,这样的情况往往都不太好。不是意味着领导有其他更大的想法,就是意味着之前TA之前所说的需求目前已不具备价值。为什么这样?因为如果对领导有价值的东西,TA肯定会每日都在思考,肯定都会在想着怎么提升,肯定都会在想着如何以更好的方式去实现。可一旦TA不变了,也就意味着TA失去兴趣了。而这样的情况,其实比TA频繁改动更加的可怕。
如果你能够接受变化,那无论在哪里,你都能适应。如果你不能够接受变化,那无论在哪里,你都会难受。
由于我们每个人对事情的理解程度不同,那我们就要进行频繁的沟通确认,尽量做到信息同步。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在这几个关键节点进行信息确认:需求收集、需求整理、流程梳理、原型设计、开发测试。
在需求收集阶段,领导有时候可能是一时兴起或者突然的灵感爆发,此刻TA的想法大概率是不太成熟或者没有经过深度思考的。此时的我们,就需要和TA进行反复的来回确认,直到TA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那个点为止。
在需求整理阶段,我们就要按照之前所收集到的需求内容,来进行汇总归类,从中发现共性排除差异,寻找合理性发现矛盾点,一切为了让所有的需求都能够和谐相处。当我们汇总好了之后,还需要和领导进行再次的确认,以进一步明确TA想要的内容是否表达清楚了。
在流程梳理阶段,我们是要按照已经整理好的需求,针对性的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流程。同样的需求,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式,也就自然有了不同的功能流程,所以在这个阶段,也需要和TA进行确认,已确保我们所给的方案是TA所想要的内容。
在原型设计阶段,我们需要给出具体的原型页面,这个阶段其实是最好的沟通阶段,因为双方能够看到实实在在的页面内容,页面图片的展示胜过任何其他苍白的说明。所以我们要尽量仔细的将每个页面所表达的内容和解决了哪些具体的问题,将内容细化到功能。另外多说一句,原型设计完,还有UI设计的环节,最终的设计稿,如果有可能,还是需要再次交流的。
在开发测试阶段,我们需要将实际的效果展示出来,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看着静态的图片和看到实际运行起来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当功能可以在实际环境中进行测试的时候,就需要给领导进行相应的展示,以免导致最终的实现效果和TA预期的不一致。
虽然每个公司的交流方式不同,但是其核心思想都一样的,那就是多交流、多确认、多对齐。在我们达成目的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道路,我们需要找到那些影响重大的关键节点,然后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必要的确认。
这一点在上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那就是“事情变化是常态”,那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能做什么呢?那当然就是接受并拥抱变化了。
拥抱变化,它不是一句毒鸡汤,而是我们应该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
一旦我们有了拥抱变化的心态,在以后的工作中,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突发情况,我们都能够从容不迫的处理。因为我们早就做好了调整的准备,因为我们早就留出了充足的提前量,因为我们早就知道它迟早会发生。防患于未然,才能真正做到胸有成竹。
有了拥抱变化的心态,我们在看待任何事情和自己的职位时,也就能够带有一种旁观者的眼光来审视。目前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否就是最优解,目前我们所在的岗位,是否就是最适合的,这一切的一切,在变化的趋势下,其实都是未知。
说回到所谓的需求来回变的事情上,是不是也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呢。因为外部环境变化了,需求自然也会变化,因为面临的场景变化了,需求自然也要跟着调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需求来回变,说明业务还在发展,事情还在推进。真的等到哪一天,你做的功能,都没人跟你提需求去改进了,那是不是也就意味着产品也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了呢。
------ End ------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明天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