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知果日记的第 129 期分享
今天星期日,一如既往那么热,出了一会儿门,可把我给晒晕了。
所以,看看书、写写东西、喝喝冰镇西瓜青柠茶,不妨为一件最舒服的好事儿。
今天想和你分享关于「从0-1构建一个产品」的事儿,这事儿最近对我自己触动挺大的。
我们做产品,更多时候,是在已有的产品上(还不是自己设计的产品),处理一个个需求,增加一个个产品功能。这样的状态说不好也好,说好也不好。
好的是,每天的工作基本可以预见,时间长了,也就能胜任了。
不好的是,做了很久,可能依然无法建立对产品的体系化思考,想不清楚why。
记得有个同学提到:在公司做一个产品已经很久了,对业务也比较了解,但临时接了一个新的项目(与刚提到的产品业务很像),可此时却无法很好的胜任这个项目。
我思考:虽然我们做了一个产品很久,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处理各种客户提过来的需求,可没有对产品真正进行过系统地、深入地梳理、思考、推敲,导致改变了一些需求形态和逻辑,我们就搞不定了。
俗气地说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从宏观到微观,一点点去解构你的产品,搞清楚“本质层、表现层”,不能只停留在表现层。
当然,如果可以,知果还是希望你有机会去主导/参与产品从0-1的构建,主导是最最最好的,可以充分锻炼我们的产品架构思维和产品设计思维。
很幸运,我有机会做这件事,并且在每次参与中,我都有新的体会。
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历过,特别是面试的时候,大部分面试者会说:“我觉得我的逻辑能力很好,能考虑到这这这,那那那,所以我特别适合做产品。”
起初,我挺认同的,我相信这是真的。而后来,当我和他们在工作上进行协作时,发现他理解的自己逻辑能力好,应该是一种自我感觉的评价标准。比如,你告诉他可以怎么做,他就可以做到;而你不告诉他要怎么做,他没办法想到,甚至没有去想。
包括我自己,我原来以为自己逻辑能力也不错,直到我多次参与从0到1构建一款B端产品时,我发现我认为自己逻辑能力好,都是因为没有遇到蜘蛛网般系统化的难题要去解决,基本都是解决点状问题,或线性问题。如果嵌套关系太多,或涉及联动面广之后,就导致逻辑想不清楚。
这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比如我发现,自己对某业务领域还不够熟悉;还发现,自己的逻辑能力确实有待提升,需要拥有更合适的方法来指导自己。
基于此场景,我简单分享一个最近思考总结的方法(迭代中)——关于如何构建从0到1产品界面主框架(其实以前也做过,但最近有了更深刻得体会)。下次出一个从0到1构建产品的思路,当然你也可以购买我的书籍《B端思维-产品经理的自我修炼》,作为构建入门书籍。
先把公司为什么要做这款产品背后的why、目标搞清楚,比直接展开设计更重要。不同的why、目标决定了产品会以什么形态存在,避免直接开干,领导不满意的结果出现。
简单来说,同样一款产品,本地化部署和SaaS化目标下的产品设计就会有差别。
要知道产品具体是支持什么业务的,业务内部的逻辑是怎么样的,是网状结构还是线性结构,需要有一定地了解。
虽然没办法一次性了解全面(很多业务没个几年的一线经验,根本做不来,这也是B端产品经理换赛道比较困难的原因之一),但可以先把核心的部分先简单弄清楚,有个概貌。
此时,我们心中应该对产品有了一个概貌图,那么就可以展开竞品的分析了。看看同类产品是如何处理界面主架构的,模块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猜测下竞品这么组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完成以上步骤后,可以回到自己的产品,整理分类了,也就是自己的产品需要通过哪些部分完成整个业务逻辑。一方面是要知道每个分类解决什么问题,另一方面要知道分类之间的关系。
依稀记得有本书上说: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是分类能力。我深表认同:无分类不产品。
分类凌乱,界面架构零散,毫无逻辑可言,对用户使用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随手准备一张纸,我的话是用figma或sketch,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画下来,然后和相关人员探讨与修改。这是我画的其中某个产品的界面框架草图(脱敏,所以看不清😄),在于快速厘清界面架构思路。
从0到1构建产品,会很清晰地发现自己的短板,有些是业务层面的,有些是技能层面的。
短板很明显的时候,说实话,那个痛苦呀。毕竟,产品交付时间不等人,等不着你把东西都搞会了,再设计产品,此时,就要抓重点,快速补自己的短板。
有时候短板有1.2.3.4.5一大堆,怎么办呢?就需要把现阶段最需要解决的拎出来,优先解决掉。比如,A完不成B就无法开始,那就优先解决A。再比如,C对于AB来说需要优先交付,但AB不影响C,那就先把C的短板补一补。
补的时候也无法面面俱到,那么就就抓住与目前产品有关的部分,先补掉。
从0到1构建产品,可以帮助我们学会刻意练习的能力。因为你不刻意练习,做产品会越做越沮丧,只有通过刻意练习,才能游刃有余。
我很注重界面信息架构的组织,因此,我会刻意练习这部分。有时候会思考几个解决方案,比较它们之间的优劣,想不明白的时候,会找领导或小伙伴一起看看。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中提到:“通过大量重复的刻意练习,专家在编码与提取过程方面比新手都快很多,增加了长时记忆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各种通路。”
当然,这并不等同于不需要方法的随意练习,而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合适方法,去刻意练习。
在上述的书中提到:里奥用了史蒂夫教的方法开始刻意练习记忆数字,一开始使用史蒂夫的方法可以快速取得进步,记忆越来越多的数字,但到了20个数字的时候,速度明显放缓,当达到能记住30个数字的时候,史蒂夫给里奥的方法就效果不大了。此后,里奥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帮助他通过几年的训练,达到比史蒂夫记得更多数字的结果。
如果可以,知果希望你能有机会参与/主导从0-1构建一个产品。
关于从0-1构建产品,知果非常欢迎你和我一起交流,一起进步。
· · · END · · ·
我的书籍与你分享
这是我为初入B端小伙伴准备的书籍(产品经理、设计师、研发工程师等);为你打开认知B端的大门。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知果日记